站点导航
南京理工大学专接本报名官方网站
自考本科 / 专接本招生官网

【本科教育面面观】以卓越教学培养一流拔尖人才

2024-04-24
【编者按】为迎接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党委宣传部与教务处共同策划并推出“本科教育面面观”系列报道,力图多维度地呈现我校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举措与成效,立体化地展示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本科教学、人人重视本科教学、人人参与本科教学的良好氛围,并从南理工人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鲜活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激励广大教职员工为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更大力量。第三期推出《以卓越教学培养一流拔尖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着眼大局,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聚焦专业、课程、教材等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加强专业顶层设计,畅通人才培养新路径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学校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升级专业内涵,改革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方案,打造培养高地、拓宽培养路径,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升级专业内涵。积极增设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新兴产业专业,新设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转型升级传统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人工智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智慧能源+等。
优化专业布局
 
以新工科新文科为背景,改革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方案。围绕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深入实施以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发展为特征的“3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跨学科融通为拓展,打破专业壁垒,新建206门交叉融合课程列入专业选修课模块;构建“基础+进阶”课程体系,另设本研贯通类、校企共建类、中外合作类等220门进阶课程,切实保障不同类型学生发展需求,实现“一人一方案”。
以行业产业适应为目标,打造培养高地拓宽培养路径。跨学科建设钱学森学院,采用“2(大类)+X(个性化)”培养,培养“研学融合”工程科学家;跨行业实施“卓工”计划,培养“学用互融”应用型工程师,20个专业纳入国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跨领域共建知识产权学院,创办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1+2”知识产权创新实践班,培养“理工文交融”复合型工程师;跨国界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培养“中外融通”国际工程师。

2020年以来,学校3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数的84%,覆盖学校所有学科门类,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1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1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专业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3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2个基地获批江苏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学校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

联系人:梁老师

手机号:15895982308(微信同号)

首页 电话 添加微信 在线报名 录取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