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我校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动态,积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播、手机客户端等渠道,收看收听两会盛况,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展开热烈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这为扎根金陵古城、赓续哈军工红色血脉的南理工人注入了澎湃动力。作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基层党支部书记和一线教师,我们始终将“强大国防、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融入血脉,紧扣“双碳”目标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双向发力。以党建引领科研创新,聚焦低碳催化技术等方向进一步服务地方化工、新能源企业,减污降碳,聚力攻克工业废气资源化等关键技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教学改革,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化工学科交叉,探索“人工智能+党建”“人工智能+思政”新模式,利用智能技术增强育人实效,为江苏锻造兼具家国情怀与低碳创新能力的化工新锐。新征程上,南理工化工人将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创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届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化学与化工学院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孙敬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提出了“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最新要求。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促进科技创新的时代命题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这些都让我倍感振奋,也深感使命光荣。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瞄准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内外前沿,围绕平安中国重大战略建设需求,聚焦社会安全与社会治理,依托国家基础科研项目和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着力打通从“视觉感知”到“智能研判”、再到“协同响应”的研究闭环。同时,我也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扣国家需求,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当前国家存在的卡脖子难题,培养服务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贡献力量,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愿景。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舒祥波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我国“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节点召开的盛会。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作为高校经管专业的教师,我将紧抓国家战略与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创新型的时代新质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我们应该把握大势明方向,牢记使命争一流,结合南理工学科特点与优势,努力探寻学科交叉结合点,在科研与教学中实现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交出理工院校经管人才培养的答卷。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石绣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育新质生产力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给我们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作为一名从事新型储能领域的教学及科研一线教师,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教育家精神,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去;同时紧密围绕国之所需、新兴及未来产业做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积极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及数字技术赋能我国绿色能源及双碳战略稳步发展,用拼搏奋进的人生姿态扎实做好产学研工作,培育发展内生原动力及新动能,为培养我国绿色能源工程师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南理工九三学社青委会主委,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陈明哲
2025年全国两会在全面总结来之不易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对今年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成就令人振奋,目标鼓舞人心,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明确了方向、划定了重点、找准了抓手、增强了信心。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进一步学深悟透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学习、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上走在前、做示范。我们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把用好新时代伟大成就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讲好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密码,切实发挥好思政课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季卫兵
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各种复杂严峻形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作为思政课老师,我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行动在即。我们要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中努力作为,面向教育改革实际,着眼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在思政课教学中形成科研与教学、老师与学生、高校与中小学之间有机融合、有效衔接的生动局面,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 王永益
春风拂大地,画卷展新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过去一年迈出的坚实步伐,也为我们擘画了2025年的奋斗蓝图。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感到极为振奋,也更感使命在肩。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今天,高校思政课教学也可以被其注入强劲动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期待通过数智技术的学习与运用,赋能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更加生动鲜活地讲好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浸润学生心灵。同时,我也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不断涵养理想信念、道德品性等素养的基础上,践行育人使命,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 邵玮楠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擘画了新蓝图。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深远考量,我在倍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贯彻报告精神,第一时间做好报告精神进课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自觉报国强国、挺膺担当。同时,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我将与支部全体党员一起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与机关联合教工党支部书记 张承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2025年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这些政策信号无疑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从事环境教学和科研的一线教师,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不断探索前沿技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以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民盟南理工青工委主任,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苏冠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受鼓舞。我将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网络空间核心技术领域,助力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并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作为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一线科研工作者,我将进一步深化“AI+安全”和“大模型+安全”研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模型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的自主可控和国际化发展。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年教授 逄淑超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两会热词聚焦于“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我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本职工作,提升育人本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与追求融入祖国与人民的需要之中,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征程中书写辉煌篇章。
——知识产权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周志聪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等内容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的谆谆教诲同样让我倍感振奋。作为微电子学院辅导员,如何瞄准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好教育好新时代青年学生创新有为、实干为先,值得深思和积极实践。今后,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引导学生扎根专业领域,紧扣国家需求,关注科研动态,培养创新思维,让青春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
——微电子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千姿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内容及举措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了重要支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强基拓新”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扎根基层辅导员工作一线,努力当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者、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全面发展的支持者。以“守正创新”之姿,回应时代命题,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深挖校园红色资源,引导学生传承“哈军工”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以“育人匠心”之笔,绘就成长画卷,深入学生开展教育管理服务,落实辅导员工作“四个常”“十个一”,关注学生成长期待,加强关心关爱,助力全面发展。我将加强自身建设,练就过硬本领,以实际行动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新生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宋宇航
政府工作报告使我深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责任重大。“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这些热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南理工学子,我们也正是在用一次次实验、一行行数据积极地回应着时代的命题。何其幸运,我们既能站在前辈筑起的科技高地上仰望星空,又有脚踏实地的政策托举起每个星火般的梦想。未来,我将继续投身机械工程行业,以科学家和优秀技术人员为榜样,深入学习丝杠等滚动功能部件的设计与制造,力争让中国的高端数控机床“提精度”,让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加速度”,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添砖加瓦。
——机械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王麒智
春潮涌动,使命催人。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擘画了未来发展蓝图,为青年学子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在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时代,让我深刻领悟到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既要仰望星空,深耕基础研究,更要脚踏实地,将技术融入具体的应用场景。我将以坚定的信念、创新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在集成电路领域继续学习和研究,书写属于新一代青年的辉煌篇章,让青春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绽放光芒。
——校长奖章获得者,电光学院2021级本科生 段冰洁
今年两会的召开,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怀与责任。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都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让我们青年一代倍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智能制造学院的学生,我将认真学习钻研,牢牢掌握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科研训练,提升创新能力;主动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开拓视野,提升专业能力,为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智能制造学院2021级本科生 常书源